细雨丝竹 时拾史事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搬运
这些日子,大唐天子李渊下朝回到后宫甘露殿,每每感到周遭的风景有了某种变化。这是一种积少成多的渐变,低低隐隐地酝酿到某一时刻,绚然怒放,简素清湛的木骨绢面水墨山水六扇屏风立时丛丛簇簇,泼上了光彩夺目的艳李浓桃。
张婕妤奉召而来,在廊中风拂杨柳,施施而行,一只金凤衔穗揺叶步摇在浓云般的螺髻上耀武扬威。李渊恍然大悟,“变化”原来在此——女人们的发髻越盘越高了。
婕妤跪坐在御床下首的一方坐榻上,螺髻耸立在李渊眼前,云端堆砌着乌亮茂盛的青春。李渊下意识地摸摸已经挑出些许银丝的鬓发,蹙起了眉头,问道:“为什么梳这样高的发髻?再加一支金步摇,脖子扛得动吗?”
“嘻嘻,如今时兴这样梳髻。”胭脂在婕妤的酒窝里张扬,破开两朵笑靥,“陛下御极以来,宫中逐渐流行反绾髻、反绾乐游髻、半翻髻、螺髻等发式,哪一种不是往高、往大里梳?尹德妃的发髻比妾还高呢!”
婕妤今天格外高兴,因为发髻上这支全新的金步摇是秦王妃长孙氏送给她的。秦王妃是天子的次子——天策上将、秦王李世民的正妻。李世民自恃军功赫赫,看不起后宫嫔妃,当然也包括张婕妤。他攻克洛阳的时节,张婕妤、尹德妃一干人找他索要财物,为亲戚求官,竟遭到峻拒,理由是财帛和官爵要论功行赏,嫔妃及其亲属寸功未立,不能与有功将士争利。还有其他一些龃龉。张婕妤、尹德妃等人恼羞成怒,在天子耳畔吹了不少关于秦王的冷风,终于挑唆天子痛斥了秦王几顿。所以秦王妃在后宫勤加走动,努力弥合裂隙。
李渊无言,也不过问那支陌生步摇的来历。他年过半百,虽然是大唐的开国皇帝,却是生长在前隋,见惯九贞髻、坐愁髻、翻荷髻、迎唐八鬟髻之类的低平发式,看不太懂如今年轻人追逐的潮流了。
改天,李渊接见起居舍人令狐德棻,忍不住问道:“最近男人戴的帽子、女人梳的发髻争先恐后地增高、加大,是什么原因?”
令狐德棻略加思索,答道:“头饰是人体最重要的饰物,象征着国君的威严。东晋濒临灭亡时,君权弱小而臣子强横,因此江左一带的男女上衣小、下裳大。之后,南朝宋武帝刘裕应天受命,登基为帝,国君气象尊严,衣裳的形制随之改变。今人帽子、发髻高大,正是陛下威加海内、一呼百应的明证。”
李渊豁然开朗:“哈哈哈!言之有理……”
他回后宫,把令狐德棻的解释告诉张婕妤,喜得合不拢嘴,笑意给龙颜刻下深深浅浅的沟壑。婕妤忍着“陛下将老”嗟叹,嬉笑着拔下金步摇,插在天子的发髻上。
穗状金摇叶在两人放纵的笑声中晃动,划出一道弧形的旖旎,不知不觉就跨过了十余年的光阴……
天渐渐亮了,朝阳透进窗纱,给皇后的乌发镶一片金叶。梳妆婢裁云镂月,皇后的满头瀑布很快绾成了高高的半翻髻。
天子拈起一支金镶玉镂空梅菊坠珠玉穗步摇,为皇后戴好,左右端详,眼神便有些微醺,得意地说:“当年我获悉你把那支金凤衔穗摇叶步摇赠予张婕妤那贱婢,深为恼恨。经你劝解,方才释怀。当时我向你立誓,有朝一日,定要天下所有女子都尊崇你、羡慕你。我算是做到了吧?”
今天是大唐贞观八年三月甲戌日(三月二十一),天子李世民从父亲李渊手中接过皇位已久。不过,为了方便处理政务、接见大臣,他日常起居并不在后宫甘露殿,而是携皇后长孙氏同住更加靠近外廷的立政殿。这是贞观帝后生活习惯有别于开国皇帝李渊之处。
贞观天子另一个与父亲不同之处在于,他年方三十五岁,风华正茂,大唐建国那时更年轻,不满二十,对于入唐之后的新鲜事物总是自然而然地接受——譬如女子的高髻。
皇后把两泓秋水向天子一漾,嫣然微笑,郑重地颔首:“哪有‘算是’?分明就是。”
“哈哈哈!”天子朗声大笑。人都是喜欢被肯定的,何况这位性情好强、天生自信的天子?
皇后扶着宫婢的手缓缓起立,腹部凸出来,齐胸襦裙已无法掩饰。
正好一群宫人簇拥着两个男孩入殿行礼,其中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瞥见皇后奇怪的腹部形状,好不惊讶,行过礼就禁不住频频偷瞄。
皇后没有在意,一边一个牵了两个孩子的手说家常话。
天子出去了,还有不少公事要处理,临走对皇后咕哝:“今晚大人驾临两仪殿设宴,你也要出席。等办好这些事,我们就去九成宫住半年……”
外面有一封奏表在等着他批阅。是中牟县丞皇甫德参写的。贞观天子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以致朝野上下,似乎只要是能写字的人都敢来挑挑他的毛病。
皇甫德参进谏:“陛下修筑洛阳宫殿,劳顿百姓;收地租,增加了民众负担的数额;时下女子均喜欢束高髻,爱好鲜亮的打扮,也是受宫中的影响(言下之意:总之,我看以上三件事弄得不太好,而陛下对此应负首要责任……)”
前两句已然令天子的舌尖泛起苦涩,“高髻”二字又跃入眼帘,化为皇后今早梳好的半翻髻,渗进脑海。他的委屈终于炸响为勃然大怒,性情中孩子气的一面蠢蠢欲动,对房玄龄等人怒吼:“依德参的意思,国家一个人也不许役使,一斗租税也不收,宫人一概削发,他就顺心了!朕要治他诽谤之罪!”仿佛胡说八道的是面前这些朝臣。
众人诺诺连声,都拿余光斜挂着一个人——诤臣魏徵。有他在,捋虎须、批逆鳞的事就轮不到别人了吧……
果然,魏徵抡笏劝谏:“自古以来,上书言辞不激烈,则不能打动君王的心。即使是所谓狂夫之言,圣人也择其优者加以采纳。望陛下明断(弦外之音:您如果是圣人、明君,就要包容德参的上表,如果治他的罪,那您是什么?自己琢磨……)”
天子不言语了,脸上潮红的怒色渐渐褪去。尽管他有时脾气暴躁,但只要不被他吓呆,掐准人中善进忠言,他还是能听取的。
少时,天子展颜一笑:“朕如果怪罪德参这类人,今后谁还敢说话呢?”于是赏赐德参绢二十匹,回立政殿去了。
两个小男孩恰从殿中退出,远远望见天子龙行虎步而来,四、五岁的男孩扯扯另一个六、七岁的袖口:“九叔,欣儿有一事不解——祖母的肚腹为什么越来越大了?”(时拾史事/细雨丝竹原创)
“欣儿”只比九叔小两岁,却是两辈人。没办法,谁教欣儿是皇后所生的皇四子越王李泰的长子,而他的九叔——晋王李治是李泰的同母九弟呢?说起来李泰仅比李治年长八岁,可是他生育早,十二岁就使一名宫女诞育了欣儿,旁人也只能挥一把汗了……
小九叔——晋王李治也很迷惘:“我也不知。”
“您问问陛下吧。”欣儿撺掇。
李治懵懂点头:“好……吧。”
“呃……”当天子听清儿子的问题,第一反应是错愕,接着和蔼地笑出了声,那笑声中竟还间有一丝诡秘的邪气:“哈哈哈!九郎和阿欣尚是纯真童子……你娘腹中有你的弟弟、或者妹妹,因此鼓胀起来……”
当晚在两仪殿,天子和皇后一起向太上皇进献御膳及衣物珍玩,相处如家人常礼。太上皇的目光转向皇后的同母兄长孙无忌,发表一席感慨:“当今蛮夷率服,这是自古从未有过的……”
由于天子即位前发生喋血玄武门那件震惊海内的大事,父子间也产生过极大的尴尬和不快,太上皇难免伤心。此后,他对儿子为数不多的几次赞赏,对于天子而言都弥足珍贵。因为这表明父子关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
皇后拿起玉栉,亲手为太上皇梳理头发,柔和细腻的动作温润了天子的视线。而她墨玉般的半翻髻又衬得老人的银发皑皑如白雪。
“大人老了。”天子和皇后的心不约而同地酸疼,“太上皇历来不愿意去九成宫避暑。今后,只要我们在长安,有好的机会就陪老人高兴高兴吧……”
(参考史料:《旧唐书 令狐德棻传》、《贞观政要》、《旧唐书 魏徵传》、《资治通鉴》、《髻鬟品》、《妆台记》等)
附:古代女式发型不完全档案(综合《髻鬟品》、《妆台记》)
周文王:教宫人在发髻上加珠翠翘花,名曰"凤髻",又名"步摇髻";
秦始皇时期:望仙髻(神仙髻)、参鸾髻、凌云髻;
汉代:迎春髻、垂云髻、飞仙髻、九环髻、百合分髾髻、同心髻、欣愁髻、堕马髻,出现假髻;
曹魏:涵烟髻、反绾髻、百花髻;
晋代:芙蓉髻、倾髻;
北周:锦绞髻
南朝梁:罗光髻;
南朝陈:随云髻;
隋代:九贞髻、迎唐八寰髻、翻荷髻、坐愁髻;
唐代:半翻髻、反绾乐游髻、双鬟望仙髻、回鹘髻、愁来髻、归顺髻、闹扫妆髻、盘桓髻(螺髻)、惊鹄髻、抛家髻、倭堕髻、解散髻(斜插簪)。
五代:朝天髻(高髻)
想看轻松有趣的历史? 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
想知道历史中的各种稀奇古怪?
搜索号:historytalking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