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发店Tony老师告诉你:为什么美发店的员工喜欢推销
最后一次去发廊剪发大概是9年前了吧,
那时还没有接触美发行业,
但有颗想美美哒的心,
于是去了当年广州潮人(非主流)最集中的状元坊门口找了一家看上去貌似很哦k的发廊,想着自己一会就能变成东方神起那么帅了情不自禁笑出声
我哥平时都是给5块钱让我去巷子那头不用洗头的理发店解决,
每次都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家剪发25块钱,怎么着都靠谱点了吧️
助理小哥哥帮我简单洗完头后把我带到剪发位上,
这时来了位长相帅气的发型师哥哥,给我梳了一下头发后,
还没有开始剪,熟练的梳开我最底层的刘海
“你看这片头发有自然卷,要不要拉一下头发?!”
“不了,我只是想剪一下头发”
还好我醒目,提前在网上做了攻略,果然要忽悠我,
我指了一下在旁观看的助理小哥哥的发型,
“我要剪那样子的”
。。。(发型师帅气表演中)。。。
后来...一星期头上都带着帽子,除了买吃的没有离开过家里...
直到接触美发行业之前,都一直自己剪头发,然后现在也是自己剪
然后,现在进入美发行业有8年了吧,虽然有转过行,但起码有在超过10家以上的高中低端沙龙工作过,长的1年有余,短的几天一个月。
每一家沙龙都离不开一点“推销!”
这也是我们被外界吐槽得最多的一点,
相信在座的大多数都有被推销的经历,
Tony老师其实也很想帮各位好好剪头发,但很无奈,
因为大多数时候是上头的命令。
大多数店铺几乎都会每月有任务交代给发型师,
烫染率,销售业绩,又或者充值卡,
繁重的压力或附加项目带来的高提成让很多想要真正想去做技术的发型师成为了向客人喋喋不休的推销员。
学习销售技巧,话术彷佛比把发片拉直,头发修剪整齐更重要。
我大概是老板眼中的最差员工了,起码是业绩最差那种,每次老板都会意味深长地说“***,要加油了!”
可是,我觉得,我们不是技术为主的行业吗?
如果客人要烫发染发购买产品办会员卡,不是要先把头发剪好先吗?
我不想我和客人说的每句话都是事先排练好的。
我只好不断地换地方工作,可是生活的窘迫让人再也没了斗志,所以这个行业很多发型师没能坚持到最后。
发型师的提成普遍在30%左右,所以如果单纯通过基本项目去获得收入是非常微薄的,有可能入不敷出,而经营者提供的额外项目(产品或充值卡)有着高额提成,
销售一款产品比发型师花一个小时修剪发型的收入要高,这种畸形提成比例让很多发型师不再专注于当手艺人。
究其根源有迹可循,多年前美发能够给从业者提供合理的收入,那时的发型师大多赚到了第一桶金,但由于某些投机人员的介入,各种项目利润被拉至冰点,技术被践踏,经营者间的恶性竞争,正常的项目没有利润,然后便去缩减发型师的劳动所得,而发型师必须要从更多外创中谋求生存,恶性循环,各种奇特项目层出不穷。
另一方面公众对于价格的敏感度促使了这种现象的滋长,各种消费者与沙龙的不良现象被曝光,行业形象受到损害。
似乎简单地提高收费便能改变现状,实则无药可医。
于是我们成了推销员工,可是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去当推销员?
客人也总是埋怨没有一个真正能舒适放心地解决自己发型问题的地方,很多时候明明只想想剪个头发,却产生了其他消费。
后来便有了“快剪 ”这种新型的理发店,没有深入接触过,不予置评,但大概是要求不高的好去处。
barbershop历史悠久,也是个能静静剪发的好去处,但是只接待男宾。
大约是因为厌恶这样的工作方式,或者是生活过于窘迫,我选择给自己创造了自己喜欢的工作环境,不推销不办卡不客套只接待预约,庆幸一年的坚持,逐渐有了合理的营收,让这样的一家小店能够坚持下来,其实烫染也想取消了,估计是太懒了吧,但是活得更轻松了。
希望你也喜欢。
但从另一方面看,很多时候很多发型问题都必须通过单纯用剪刀以外的方式去处理,或烫或染或护理,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或者是如果你常常去某家店消费,会员卡确实会让你获得更多优惠。
所以有时候,发型师的推销也是一种合理的建议,而客人的过分抵触也无法让自己获得更好的改变和形象,所以不妨试着去接受。
手艺人,需要有颗匠心。
愿你身为发型师,挺直自己的脊梁,亦是挺直美业脊梁。
作者:广州春天发廊H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