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代孝』现象:儿女花钱雇人尽孝心

身体护理
女性天地
2018年05月11日 23:07

...路,不挣钱,只花钱,成了聋子瞎子瘸子穷鬼外加傻瓜.与此同时,...

徐炯权

由于身在外地或工作忙碌,一些做子女的难以抽出时间回家看望父母,甚至过年过节也不能回家和父母团聚,无奈之下便出钱雇人替自己尽孝心,让别人陪父母吃饭、聊天、过年过节……对父母进行精神赡养,既是道德的要求,又是应尽的法定义务。可做子女的不亲力亲为,而是雇人替自己尽孝心,老人们能否接受这种方式?现代人该如何应对精神养老难题?

故事一雇人陪父母聊天吃饭

张旭是湖南益阳人,多年前离开老家到长沙做生意,经过艰苦打拼,如今家底殷实、生活富裕。去年,他把年迈的母亲从益阳乡下接到长沙一起生活。

张旭与妻子平时忙生意,无暇陪伴母亲。而母亲每天除了看电视或到楼下的花园散步外,其余时间都独自在家发呆,于是闹着要回老家,张旭只好雇了一個人来陪母亲聊天。

张旭雇的人叫谭大姐,是一位来自长沙市望城区的中年妇女,她性格温柔,善解人意,与张旭的母亲交流起来十分投缘。除了陪聊天,谭大姐还帮张旭母亲做饭、料理家务。张旭的母亲很满意,从此不再闹着回老家了。

长沙某家政公司赵经理说,他们推出“陪聊”业务以来,已占到老人家政服务量的三分之一,“陪聊”的服务对象基本上都是身体健康、日常起居不需要帮助的老人。

徐大伯的儿子儿媳在广州工作,他一个人独居长沙。作为大学退休教师,他每月有养老金领,还有医疗保险,可以说衣食无忧。社区考虑他是空巢老人,为他安装了“一键通”呼叫器,平时遇到什么难事,只要按下呼叫器,社区就会派人上门帮他。

可是,物质生活上的无忧填补不了徐大伯精神上的空虚。“我最希望的是有人陪我一起吃饭。”徐大伯跟儿子儿媳说出了心里话,他说一个人吃饭没意思。儿子儿媳听了心里有愧,于是找到家政服务员小汪,请她为父亲提供家政服务的同时,陪父亲吃饭,每月增加500元“陪吃”工资。小汪做的饭菜美味可口,徐大伯和她边吃边聊,人也变得开朗了许多。

故事二雇人陪父母过年

春节,在外地工作的子女都会回家陪父母过年。可对哈尔滨市动力区的李玉老两口来说,这成了奢望。李玉的两个儿子都在国外,已经有三四年没回家过春节了。左邻右舍过年都很热闹,只有李玉家没有欢乐的气氛,老两口四目相对,茶饭无味。

今年春节,孩子们仍旧不能回国,为了让家里热闹起来,他们雇人到家里来陪父母过年。两位老人虽然口里推辞,其实心里还是盼望着有人来陪他们一起过年的。

果然,孩子们委托朋友物色了一对来自农村的张姓年轻夫妇。张姓夫妇平时就在李玉家附近的农贸市场做生意,由于父母都不在人世,他们也不需要回老家过年。

两家商量好,从腊月二十九到年初六,一起过,价格1000元,正月十五另算。一起吃年夜饭,一起看春晚,一起玩扑克牌,李玉说,今年春节过得最开心。

除了工作繁忙,还有就是独生子女成家后,每到逢年过节就会面临回哪个父母家的两难选择。辽宁大连的章岐夫妇,双方父母都七十多岁了,每年总是有一方的父母没有人陪过年。去年春节前,想到老父亲又是一个人,章岐早早就到家政公司雇了一个不回家过年的48岁保姆杨函愉,请她在春节期间帮父亲做饭、搞卫生,陪父亲聊天。

除夕前一天,杨函愉来到章岐父亲家,拖地、擦桌椅。看到天气晴朗,又把被子、衣服洗了晒干,将床铺铺好,还根据老人的喜好,准备了过年的物资。

除夕那天,杨函愉早早来到老人家里准备饭菜。傍晚时分,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了桌,还有鱼、肉、虾等丰盛菜淆。老人一边吃一边夸杨函愉的手艺精,还拿出一瓶红酒,让杨函愉陪他喝两杯。杨函愉把红酒倒上,举起酒杯对章岐父亲说:“大伯,祝您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章岐父亲高兴地和杨函愉碰杯,说:“谢谢你,也祝你新年快乐。”酒过三巡,见老人还要喝,杨函愉按住酒瓶笑着说:“酒喝到高兴就行了,再喝会醉的,对身体不好!”听到这么贴心的话,章岐父亲便不再喝了。有人陪过年,老人家心里乐开了花。

各界热议

儿女该不该花钱雇人尽孝心?

儿女雇人代替自己给父母尽精神赡养义务,虽然是无奈之举,但这种孝心买卖会不会异化孝道的原义,颠覆中国几千年来的伦理道德?

支持方

不得已的选择,理解和支持

刘江南(女,大学教授):我去医院探望朋友时,看到四个上班的子女轮流服侍一位近乎瘫痪的七十多岁的老人。这时我在想,将来我年老无法动弹时,我那独生儿子能顾得过来吗?父母虽然也希望儿女多在身边,但这样的愿望在当下已成了奢望。请人“代孝”,其实是老龄化社会的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可以抚平后代难以膝下尽孝的内心歉疚。我常对老公说,等我们老了,如果儿子实在没有时间照顾我们而请人“代孝”,我们应该理解他。

吕庆怀(男,退休编辑):当今社会,无论从时间、空间还是个人精力上来说,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子女对父母尽精神赡养义务。子女忙于工作、创业,还要养育年幼的孩子,加上没有和父母住在一起,能否花很多时间去照料陪伴年迈的父母,这得打一个问号。尽孝心是中国的传统道德和法定义务,但到底该怎么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子女花钱雇人陪父母聊天、吃饭、过年,这种“孝亲代理”不失为一个解决精神赡养难的好办法,应当支持。

孝道表达多样化,也是一种进步

陈春仁(男,湘潭大学社会学教授):子女雇人陪父母聊天、吃饭、过年,虽然把精神赡养商业化了,有买卖孝心之嫌,但这样确实给儿女提供了方便。我认为,不管采取何种形式,只要事实上尽了孝心,即便不能亲力亲为,也未必会影响亲情。恰恰相反,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公众选择表达孝道的方式也需要多样化。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让不同的人群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尽孝,既是对孝道最有效的传承,也是社会的进步。如果拘泥于迂腐的、单一的孝道,反而会让尽孝成为一种负担。

李芳(女,家政服务公司经理):“常回家看看”,唱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忠孝难两全的情况下,请人“代孝”也未尝不可。其实,“代孝”自古就有。古代将士征战沙场、秀才赴京赶考等外出较久时,常常委托至亲好友代为尽孝。过去请人代孝,大家多少都有些时间,而且这种“礼尚往来”还有助于增进感情。现在,大家都很忙,且绝大部分人都是独生子女,在左右为难的情况下即便想请亲友帮忙,也勉为其难。商业化的“代孝”恰恰满足了这种需求,花钱雇人代替自己尽孝心,其实也是与时俱进的体现。

反对方

尽孝是子女的本分,无人能代替

张艳(女,律师事务所律师):有这么一则广告—下班时分,一位老太太做了一大桌饭菜等待儿女们回来,结果接到儿女们一连串电话,每个人都在电话那头说忙,不能回来,最后老太太只能面对一桌饭菜,孤单地拿起筷子。这时,如果有一个代孝公司的人上门陪老太太吃饭,也许能够暂时缓解一下老太太的心情。然而,陪吃饭的人一走,老太太还是会陷入孤单寂寞之中。这说明,花钱雇人代孝只是临时之举,亲力亲为才是儿女尽孝的本分,孝心无人能够代替。

杨洲(男,某托老所经理):孝心成了可以用金钱买来的商品,亲情将何以堪?常听说在一些高档的养老院里,设施齐全,护理精心,价格不菲,但老人被送进去之后,却再也不见儿女来探望。也许儿女们认为,自己花了大把的钞票请人代为照顾父母已经是在尽孝,但他们真的懂得老人的心吗?老人们最期待的时刻就是儿女探望之日,那种快乐是别人无论如何也给予不了的,哪怕是一小时,他们都会很满足。

時代变迁,流淌在血液里的孝道不能丢

刘军红(女,老龄化问题专家):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物质繁荣,老人们不愁温饱。在这样的情形下,孝心的内涵更多的应该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关心和体贴,更多的应该是精神意义上的给予。子女花钱请人尽孝,虽然解决了行孝的一时之难,分担了一时之忧,却不能完全代替儿女对父母心理上的慰藉。

刘一祯(女,中国敬老形象大使、空政文工团青年歌唱家):可怜天下父母心。抚养儿女,做父母的总是忘我付出,而儿女报答父母时,则很难做到忘我。哪怕是儿女对自己不孝,父母也总是处处为他们找说辞,不愿儿女背上不孝的名声。其实,许多做父母的并不需要儿女天天守着自己,他们只渴望儿女一个关爱的电话、一句暖心的问候,来温暖他们的心灵。不要总是以“忙”为借口,时代虽然在变迁,但流淌在炎黄子孙血液里的孝道不能丢,它呼唤每一个做子女的孝心至上,常回家看看。

记者观察

精神养老难题如何破解?

老龄化、城市化、独生子女、空巢家庭……各种社会现实使得老年人的精神养老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这些社会难题并非简单的一个“钱”字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家庭、社会以及老年人本身共同配合。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体系建设

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如何,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和文明进步程度。解决空巢老人的精神养老问题,不能单靠子女,还需要全社会努力,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体系,减轻家庭养老的负担。

一方面,要拓展养老服务业务范畴,要从空巢老人的实际需要出发,更多地发展医养结合和有心里慰藉服务的养老院、托老所,建立社区老年食堂。这样,既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养老需求,又能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

另一方面,要加快为老组织建设。虽然有的家政公司有陪聊、陪吃饭、陪过年等为老服务项目,但收费不低,子女负担较重。建议街道、社区统一建立陪聊队等义工组织,免费上门陪空巢老人聊天、吃饭、过节,给他们送去欢乐,排解孤单寂寞。

二、空巢老人需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

社会化养老体系给空巢老人提供了精神养老的条件,但想要晚年不至于孤单寂寞,还得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充实晚年生活。

三、子女应多抽时间多陪伴父母问候父母

“衣食无忧,内心孤独;儿女双全,无人交流。”有人用16个字概括了当今老年人的尴尬处境。不少儿女在外地甚至海外工作学习,因为客观条件限制,回家陪伴父母的时间非常有限;即使一些与父母住在一起的儿女,也因为工作忙碌而无暇照料父母。有一位白领计算了自己每年回老家陪伴母亲的时间:以每年只能在春节期间回一趟家为例,7天假期,真正在家的时间不超过5天,除去聚会、应酬、睡觉、吃饭、购物的时间,真正陪伴母亲的时间大概只有24小时。假设母亲今年55岁,能长寿活到85岁,以后30年在她身边的时间也不超过720小时,还不到一个月。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全国有2340万名空巢老人需要照料,只有10.39%的子女能注意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

社会化养老做得再好,老人再想办法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也比不上儿女的一声问候和近在咫尺的陪伴。精神养老作为家庭养老的一项重要义务,子女无论如何也不能以各种借口放弃。

父母 儿女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