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青春,让我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身体护理
女士
2017年12月16日 19:21

轮椅上的风景

有一种关怀是无私的,有一种爱是伟大的,有一种奉献是平凡的。繁花盛开的季节,有人赞美鲜花的艳丽、枝干的挺拔,谁会想到那一片片默默无闻的绿叶呢?如果把医院比做生命之树,那么赵红艳医生就是那枝头上的绿叶,她拖着残疾的腿坐在轮椅上,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打拼了十几个年头,为患者解除痛苦,为无数家庭带来福音。

轮椅上的青春,

不为远方而迷茫

其实,当一名军医是赵红艳从小的梦想。从军入伍以来,她把个人追求融入部队医疗卫生事业中,紧急关头挺身而出。2003年3月,天津非典疫情肆虐,正在休假的赵红艳在第一时间赶回武警医院,再三申请,主动上一线。

4月19日那天,武警医院来了一位疑似非典的病人,必须立刻隔离。尽管赵红艳不是当班医生,但她仍然勇敢地走向这位病人,用柔弱的肩膀顶起这位体重90多公斤重的老人,在其他人员帮助下,用担架步行4层楼,将病人送进隔离区。

命运和她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回到办公室后,赵红艳高烧不退,也被送进了隔离区。抢救中,由于大量使用药物导致不良后果,赵红艳出院不久双腿疼痛无法站立。经检查,她的双肩、双膝、双股骨头“六大关节”全部坏死。医生告诉她,今后她只能与轮椅为伴。

赵红艳绝望了。那年,她才30岁出头,结婚不到4年,孩子只有2岁。她对未来还有很多美好憧憬,还有很多事要做……赵红艳住院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病痛带来的苦楚,折磨得她整个人消瘦得脱了形。

在她最绝望的时刻,身边的亲人、领导和同事向赵红艳伸出了温暖之手。消化内科谢主任的爱人,煲好了鱼汤送到病房。为帮赵红艳减轻痛苦,医院领导想尽一切办法请专家为她会诊治疗。听说赵红艳家住六楼,为方便她养病,破例给她在一楼找了两间房。

赵红艳说,她最对不起的人是丈夫邢斌。在被病痛折磨了一年多之后,赵红艳主动提出重回医院上班。可孩子还小,没人照料。当时邢斌远在天津塘沽一家国有企业当老总。

邢斌说:“她走不了路、心情很苦闷,我就让她去做自己喜欢的事,那样她心情会好受一些,病也就好起来了。”为了照顾赵红艳和孩子,邢斌辞掉了总经理的职务,到一家私企替人打工,有了不少空闲时间,当起了“保姆”。

2013年8月,邢斌感觉头像撕裂一般的疼痛,到医院一检查,被确诊为脑血管瘤。

那天,赵红艳陪着丈夫走进手术间,她拉着他的手说:“那么多风浪咱们都闯过去了,这回的磨难我们还要一起扛。”最后,手术成功了,一直忍着没哭的赵红艳,泪流满面。这眼泪,不是伤感,只是欣喜,只为不离不弃。

轮椅上的青春,

让梦想插上隐形的翅膀

患病后,赵红艳完全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享受清闲,很多亲戚朋友也劝她:“你是为国家奉献而生病的,躺着享福就行了,何必再逞强。”

赵红艳却重新振作起来。刚开始,她觉得为了人们对她那份不舍的爱,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后来,她这种朴素的认识慢慢地升华了。她在一篇笔记中写道:“人生就像蜡烛,虽然短暂,但只要星火不灭,仍能发出一份光和热;命运犹如激流,虽然多舛,但只要敢于抗争,仍能演绎出彩人生。”

她不顾家人朋友的劝阻,放弃了医院的照顾,对领导说:“我身体残缺了,可人生不能残缺。我多一份坚强,组织就少一份拖累;我多看一个病人,就能多做一份贡献。”

谁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坐着轮椅的病人,10年里,每周上6天门诊,风雨无阻,从来没有迟到早退;每天早上提前半个小时开诊,晚上送走最后一个病人才回家。

2006年一天早上,刚下过一场雨,来医院的路上有条1米多宽的水沟,赵红艳一不小心翻在沟里,雨伞打翻在地,人摔得鼻青脸肿。她从半米深的沟里挣扎了20多分钟才爬出来,委屈得抱着轮椅在雨里放声大哭。哭完之后,一身泥水的她抹掉泪水,又准时出现在诊室。

无休止的疼痛,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赵红艳。身患股骨头坏死的她,只要坐上一两个小时,浑身就像骨头扎到肉里头那样痛。拉开她的抽屉,里面全都是药,止痛片、活骨丸、维生素等10多种药物成为赵红艳生活的必需品。实在痛得受不了时,她就悄悄地去做针刀治疗,每次都痛得泪流满面,可是第二天她依然笑呵呵地出现在诊室。

医院没有坐便器,赵红艳蹲不下去。10年来,怕耽搁病人就诊时间,赵红艳甚至不敢在诊室大口喝水,实在口干舌燥就抿一口润润嗓子,直到中午才急匆匆赶回家上一次厕所。

赵红艳对待病人,如同亲人一般温暖。有一次,她在一本医疗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的文章,大受启发:消化内科接诊的老人比例逐年增加,大多是因为饮食、生活习惯不好造成的,所以提醒他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肯定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治疗。为了弄个究竟,赵红艳在休息时间向其他医生请教,还把其他科室的老年病病例摘抄下来逐个进行研究。

“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得了空闲,趴在窗户上看家属来接病人出院。看着他们手里捧着鲜花幸福地微笑,那一刻我也感觉很幸福,身子也不疼了。”赵红艳说。

每一位请赵红艳看过病的人,也都把她当成亲人对待。张幼伟老人在赵红艳的医治下减轻了胃病的痛苦,从此后他把赵红艳的病情也装进了自己的心里。有一次,张幼伟和老伴去苗族地区旅行,听说苗家土药能够缓解疼痛,老人大老远背回来药送给赵红艳。

一个闷热的下午,诊室的空调坏了,赵红艳身边围着很多病人,她就像被围在密不透风的墙里。看着汗水顺着赵红艳的脸颊一滴一滴往下淌,而她仍在认真地为病人答疑解惑,后面排队的一位大爷为她扇起扇子。那一刻,赵红艳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轮椅上的青春,

相信生命的力量

赵红艳的口袋里时常揣着1000多元钱,看到哪个病人钱不够,她就给先垫付上;她从不给人开“大药”,用的都是中低价位的药;她兜里揣着两部手机:一部是用来和就诊的病人以及到警营巡诊时用的,另一部是和家人联系时用的。

刘兵是赵红艳的病人,去年3月的一天深夜,他的岳母突发心肌梗塞。这时大夫们都下班了,情急之中的刘兵试着打通了赵红艳留给病人的电话。没想到,赵红艳坐着电动轮椅赶到了医院,又是安排手术又是张罗病房。

当时医生说,病人心脏骤停,再不做手术随时都可能有危险。刘兵因出门太急,身上只带了2000块钱,手术费不够。赵红艳二话没说,回家取了钱,塞到刘兵手里。由于接诊及时,手术成功了,老人转危为安。

赵红艳心里想着的都是病人,装着的是整个科室。消化内科新建的胃肠动力特色诊室,因为名气小、病人少、操作又脏又累,年轻人都不愿意干。有人私下里提醒她:“你要是管起来,准能赚大钱。”赵红艳一口回绝:“我们是部队医院,为官兵、百姓服务是第一位的。为了科室发展,我义无反顾;搞创收赚大钱,我赵红艳坚决不干。”

这话刚好被科室谢主任听到了,他本来就有意让赵红艳当负责人,可是又怕增加她的负担。听赵红艳这么一说,谢主任放心地把科室交给了她。

赵红艳不是“唱高调”,每个星期除了6天门诊,她还要到胃肠动力室接诊病人,接诊量翻了好几番。赵红艳常常回想起那句话:只要你心地善良,心中有爱,就会伸出一千只手去帮助别人;只要你心地善良,心中有愛,就会有一千只手来帮助你……

另一方面,赵红艳对亲人非常歉疚。在女儿上小学四年级以前,赵红艳从来没有见过女儿的老师。有一次,不知实情的老师将电话打到家里,开口就指责赵红艳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职责,她女儿性格太过内向,在同学里显得格格不入。赵红艳这才意识到,因为身体的缘故,自己陪伴女儿最多的时间就是坐在板凳上看书。女儿这么大了,自己还没有带她去过一次公园,一家人甚至从来没有进行过户外活动。

在成长的岁月中,赵红艳的微笑始终那么灿烂,她把每一天的奋斗都看作快乐和幸福。轮椅上的青春,像刚开放就遭受风雨摧残的花朵;而轮椅上点滴的风景,将赵红艳青春的美丽一起记录下来,成为抹不去的强者容颜。

编者语:

在偶然事件面前,赵红艳做出了意料之中的必然选择。血肉之躯站不住了,爱党的丰碑竖起了;生命失去了健康,军人的情怀凸显了。在当今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这个坐在轮椅上的女军医仍是人们敬仰的偶像。

编辑 辽员

回家 文章 绿叶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